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以来,泉州市积极响应、主动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始终深化推动“海丝”先行区建设。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泉州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意见》,加强总体谋划规划,推进先行试点试验,“海丝名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海丝”核心区建设成效泉州篇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以来,泉州市积极响应、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意见》,加强总体谋划规划,推进先行试点试验,“海丝名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布局打造海丝国际枢纽港口。泉州港石湖作业区5-6号泊位工程(一期)、锦尚作业区2号泊位扩建和4号泊位工程竣工投产,新增港口通过能力674万吨。泉州港集装箱吞吐量208万标箱,入围2022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
加快融入“丝路海运”发展战略。2022年,泉州港新增3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2023年实现泉州-新加坡、泉州-马来西亚两条新航线首航,泉金客运航线时隔三年恢复运营,累计已开通“一带一路”外贸航线18条。
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2022年,泉州至莫斯科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4趟,货值约1.78亿元。首航开行泉州港至俄罗斯海参崴航线,兴泉铁路完成建设并开通运行,福厦客专建成通车,连接海丝和陆丝“两横三纵多支”铁路网络基本形成。
拓展“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截至2023年3月,全市累计备案(核准)赴境外对外投资合作项目364个,协议投资总额约51亿美元。海外产能合作基地投建显著。福建百宏聚纤,在越南设立70万吨聚酯工程项目,被列为2017年中越产能合作备忘录重点项目,总投资3.5亿美元,年产值达8亿美元,有效带动30多家中下游产业企业发展壮大。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成绩突出。引导本土企业与海外泉籍华侨打造泉州优品海外展销中心。2022年,泉州市获评全国首个“国潮品牌之都”, 16家泉企成为全国首批“国潮品牌”。2023年2月,中国泉州纺织服装优品出海(泰国)展销中心正式揭牌。
开创海丝人文交流和侨台工作新局面
坚持活化传承海丝文化。2021年,成功推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遗产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承办四届世界闽南文化节以及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等国际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
坚持拓展侨台工作新格局。实施“泉籍精英故乡行”行动,与54家海外商协会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在海外设立泉州国际商会联络处12个。2023年以“聚侨共赢·筑梦泉州”为主题,举办海内外近千名侨商泉商代表参加的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一期)于2021年4月上线试运行并亮相第四届中国数字峰会,帮助海外华侨华人实现“一键寻根”。以“台湾百大及龙头企业招商行动”为契机,精心策划招引产业项目。半导体产业领域,现有台资企业及技术合作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500亿元。石化产业领域,总投资106亿元的国亨化学66万吨/年丙烷脱氢及45万吨/年聚丙烯项目成功落地泉港石化园区。农业领域,全市现有台(合)资农企近100家,合同利用台资7000多万美元,扶持近50个泉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