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龙岩中心城市的房地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商品房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和提高。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还将在今年的市场运行中继续显现,应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2013年,龙岩中心城市的房地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商品房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和提高。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还将在今年的市场运行中继续显现,应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供过于求”或成常态
龙岩中心城市2014年商品房和商品住房的可供量,可以根据建设周期和预售批准时间分阶段统计。具体情况是:(一)2013年已开盘,但仍库存的面积、套数。据统计,到2013年12月末,中心城市累计可售商品房面积236.0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面积101.82万平方米(折合9628套);(二)已取得施工许可证,拟在2014年办理预售许可证并上市销售的商品房面积、套数。据调查,此类建设项目共有32个,合计商品房面积264.3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面积183.67万平方米(折合15485套)。把这两项相加,就是2014年商品房和商品住房的可供量,其中商品房面积500.83万平方米,商品住房面积285.49万平方米(折合25113套)。而龙岩中心城市2013年商品住房的销售量为历年之“最”,也才销了95.63万平方米(折合9585套)。这就是说,现有的库存量以去年的去化速度,也要销售2.6年,何况已取得土地使用权,但还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建设项目还有23个,将在明后年建成后陆续推向市场。由此可以判断,龙岩中心城市的有效供应在近几年内将持续增加,“供过于求”或将成为常态。
品牌房企雄踞市场
2013年,龙岩中心城市土地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中小房企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有几次拍卖会,市政府推出几宗地处龙岩大道或龙腾路的面积较大的地块,就鲜有本土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竞拍。仅有几家规模稍大一点的本土房企,也在楼面地价竞拍到5000元/平方米左右时,就停止举牌了。这说明中小房企难以与外来上市公司或国企抗衡。据统计,2013年中心城市共拍出40宗商住用地,仅有4宗是本土企业竞得,其余36宗都花落外地来岩的品牌房企。现在拿不到地,就意味着把现有的项目做完,就不得不退出龙岩中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行业将逐渐向有雄厚资金实力和成熟开发经验的品牌开发企业集中,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将持续遭受挤压,房企的生存发展和转型破局将成为2014年龙岩中心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重头戏”。
保障房覆盖面扩大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部署2014年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毫不松懈地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并下达了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建成480万套以上,新开工600万套以上,其中棚户区改造370万套以上”。这些任务将层层分解到各省、市。龙岩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2012年,全市已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11023套,并交付使用。2013年政府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到11月30日龙岩中心城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面积达104.54万平方米(折合13982套),安置房(棚户区)在建面积达38.91万平方米(折合3247套)。2014年省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尚未下达,但依据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要“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的要求,2014年我市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肯定会扩大,更多的符合购买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有望购买或租住保障房,圆自己的住房梦。
(海西地产网 林晓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