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篇
厦门主城区楼市豪宅化刚需被迫岛外置业
“厦门人有一种观念,就是只承认岛内是厦门,不承认岛外辖地(如集美、杏林)是厦门。最奇怪的是对岛内的厦门大学,也不承认是厦门。厦大的人进城,要说到厦门去;鼓浪屿的人则否认自己是厦门人,而坚持说自己是鼓浪屿人”。
这是在厦门大学任教的易中天在《读城记》中对于厦门人乡土意识浓厚的描述。究其原因是厦门人对于厦门本岛的喜爱。
厦门市政府网的信息显示,2011年,厦门全市土地面积为1573.16平方公里,其中厦门本岛的土地面积为141.09平方公里(含鼓浪屿),海域面积约390平方公里。
自2010年厦门岛内外建设一体化全面铺开以来,尤其是最近两年,厦门人的上述乡土意识已发生明显变化,一些厦门人开始走出本岛,选择在岛外安家落户。当然,这种选择主要还是因当地楼市的发展所推动。
岛外房价直追岛内
在杏林湾桥头,小惠隔着浅浅的海峡望着对岸的岛外辖地称,“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了”。
据小惠介绍,其在厦门工作、生活近8年,期间一直居住在厦门本岛,几乎从来没有到过杏林,但不久后其将迁往此地居住。
对此,小惠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选择多少有些出于无奈,因为岛内安家本是第一选择,甚至是唯一选择,如果买房的首付能够早一点凑齐,如果岛内的房价这一年不是涨得那么猛,她还是会选择在岛内置业。
据小惠介绍,2012秋天,其和男友除拿出多年积蓄外,还分别跟亲戚朋友借了些钱,花了半年时间好不容易凑上40多万元首付,准备在厦门岛内买套小户型,但该区域的房价已从2012年7月的18000元/平方米,涨至2013年上半年26000元/平方米,于是其岛内购房计划落空。
此后,小惠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按照其收入,5年内在岛内安居的可能性极低,超过80万元的首付费用已在承受能力范围外。
事后证明,小惠的结论十分准确,目前厦门岛内一些刚需新盘的在售均价已达到35000元/平方米,比2013年又上了一个台阶。
据了解,现在厦门岛内目前最贵的普通住宅有建发中央湾区的大平层,均价为53000元/平方米(带1万元/平方米精装),万科湖心岛的均价52000元/平方米 (带8000元/平方米精装)、恒禾七尚的毛坯均价为43000元/平方米。
按照厦门市去年底更新的普通住宅标准,岛内豪宅的认定为总价300万元以上,而按目前岛内新盘的价格,厦门岛内可谓“遍地豪宅”。
厦门一开发商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由于岛内近几年几乎都没有新增的供应项目,所以新房稀缺,目前厦门房价相对比较高,已经接近一线城市水平。而岛内供应都以总价较高的大户型为主。
二手房行情又是怎么的?据小惠介绍,去年5月,其跑遍了岛内多个地段后发现,受一手房上涨影响,厦门岛内二手房的挂牌均价也突破了20000元/平方米。
“毕竟这么多年工作生活都是在岛内,岛外新区现在还处在配套建设初期,完善还要数年时间,岛内供应量紧缺,即使房价下跌也很难受波及。”小惠这样告诉记者。
小惠最终选择了距离厦门本岛一桥之隔的集美区杏林湾桥头片区,一套80余平方米的小户型海景房,价格约为15000元/平方米。
“地铁、海底隧道、翔安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开建,使得整个厦门居住半径不断增大。”克而瑞厦门机构首席分析师张子吉认为,随着市政配套的完善,岛外区域的宜居性正在增强。
不过,小惠购房一年后,其所购楼盘三期开盘的均价已飙升至2.1万~2.2万元/平方米。
“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我肯定买不起。”小惠表示。
记者发现,按照厦门岛外普通住宅的认定标准,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总价在220万元以下,那么以小惠所购楼盘三期2.1万~2.2万元/平方米的均价计算,该楼盘的100平方米中小户型已然晋升豪宅之列。
新房库存总量将升高
厦门城区就是厦门岛,只有141平方公里,占厦门总面积不到10%,岛外占厦门总面积的90%以上。由于以前的投入和产业布局都集中在岛内,因此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2010年,厦门正式全面铺开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岛外迅速成为地产商开发的热土,国内大开发商纷纷进驻厦门。
张子吉认为,未来岛外肯定是重点发展对象,目前,集美的发展大家都有目共睹,未来无论是生活配套,还是交通条件都会有较大提升,尤其是地铁开建后,不过目前集美的楼盘价格都比较高,很多刚需客户已经承受不起了。
张子吉表示,目前岛外各区,只有翔安相对来说没有工业规划,因此未来人居环境应该不错,目前其价格还算比较合理。
2013年,厦门外岛的几次商住用地出让几乎都创下了当地的新纪录,而今年国贸拿下的集美杏北地王 (楼面价为13135.51元/平方米)也给其周围的在售楼盘做了一个价格坐标。
不过,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实此前大家预计该片区的楼面价有望突破15000元/平方米。
张子吉表示,伴随着下半年新盘放量、新房源上市,厦门楼市一手住宅库存总量将会不断攀高,将会对房价下行构成压力。加之下半年信贷紧缩状况改善可能性不大,厦门购房者入市的意愿和能力都将大打折扣。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伴随着更多新盘、新房源入市,开发商迫于走量压力和销售回笼,房价或会出现回调。”张子吉如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统计数据还显示,2013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1360元,房价收入比差价较大。在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发展建设刚刚起步阶段,过高的房价无疑将会产生不良的反作用。
观点篇
厦门经济转型“去房地产化”迫在眉睫
今年厦门房价环比涨幅全国居首,去年当地还曾出现一房难求得的情况。
集美区杏林大桥桥头,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区域总监陈迪(化名)讲起去年二手房生意之好做,眉宇间透出兴奋。“卖出一套二手房,好几个人排队买,房东干脆直接在我们店铺开起了拍卖会。”
尽管今年厦门楼市成交量同比有所下降,但价格未见松动。陈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杏林大桥桥头区域是距离厦门岛内最近的地方,房价上涨潜力大,现在一套二手房的价格在17000元/平方米左右,同地段新房均价为20000元/平方米,而在两年前,该区域的价格大约只有10000元/平方米。
此外,据了解,厦门岛内主城区新房均价已经在35000元/平方米左右,并且已有豪宅化趋势,鲜有刚需小户型商品房。
对此,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指出,厦门的高房价对人才形成挤出效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去房地产化”。
政府提优化发展第二产业
多项厦门当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厦门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颇大。
2013年,厦门市房地产投资531.8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1347.54亿元的39.5%,刚好占第三产业投资的半壁江山。当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1.4亿元,增长12.0%;占全市GDP的9.0%,对三产的GDP贡献率为22.7%。
在财政收入上,厦门市2013年土地出让金收入273.07亿元,占厦门市一般财政预算收入490.6亿元的55.7%,其房价在去年底全国排名第4位,而GDP总量排名仅列53位。
对此,丁长发指出,与制造业相比,房地产业来钱快。过多的资金、资源配置给房地产业对制造业等其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
此外,由于土地供应偏紧,引得众多房企在厦门逐鹿土地资源。今年7月,经过116轮竞价,厦门同安一地块被保利地产以33.88亿元收入囊中,溢价率为31.42%,楼面成交价为10381.49元/平方米,成为同安区“新地王”,至此,厦门岛外四区的楼面价全部突破万元大关。
这使得厦门楼市逐渐走出一股“独立行情”,地价节节升高,房价也随之而起。
厦门一当地开发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厦门的房企经过前两三年的发展积累,手头现金流相对充裕,不像其他市场的开发商急需去库存。“由于供应不多,很多开发商在厦门都没有土地储备,大型房企在各地开发的战略规划一般都是储备两到三块地,而在厦门,开发商如有一块土地储备(除在售项目)已算相当不错,资金和土地都使开发商没有迫切去化需求,降价意愿自然不强。”
对此,丁长发认为,“短期内,虽然发展房地产、土地财政让GDP增值、财政收入增加,但从长远看,这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丁长发进一步指出,厦门的核心驱动力还是制造业和旅游业,旅游是周期性行业,因此根本还是在于实体经济,房价居高不下,难留住人才。
事实上,福建和厦门当地政府也已经意识到此问题,早在2012年,时任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就指出,产业才是这个城市的骨架。没有强有力的产业的支撑,这座城市做不大、做不强。
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在今年福建的地方“两会”上也指出,厦门要“又富又美”,一定要优先发展第三产、优化发展二产,不发展二产没有出路;不发展二产,厦门强不了;不发展二产,厦门三产没有服务对象。
一时间,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成为厦门的 “热词”,但这对厦门这个正在努力实现岛内外一体化的城市来说,先发展第三产、优化发展二产将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丁长发指出,目前应有意识地降低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度,集美、同安等地正在开发中,卖地出政绩和卖地出财政收入的冲动需要避免,即便城市发展需要地产,但厦门的房地产跑得快了点。
寻经济增长新支点
2010年,国务院批复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市,将岛外的集美、海沧、同安、翔安4区纳入特区范围,特区面积陡增到1573平方公里。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的厦门,便开始提出一系列概念,核心就是寻找经济增长新支点。
上海自贸区建立不久,厦门就迅速提案设立自贸区。由于福州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也不甘落后,均提出享受“自贸区”或“自由港”的同等政策,最后福建省政府为了平衡各方,将三个地方捆绑在一起,打包成了福建自贸区方案。
不过,在当地学者看来,考虑其定位和规划,福建自贸区短期获批可能性较小。
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增长近年来却一直疲乏,这引起了一些当地学者的困惑。厦门大学教授林书民表示,近年,周边地方的经济发展层次对厦门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支持。如晋江、泉州、漳州一带,它们距离厦门较近,有着同城化的需要,同城化之后当地民营企业的运营机构、总部开始往厦门搬迁,甚至汕头也有一些企业总部迁往厦门。
林书民认为,厦门在闽南三角洲还是中心地带,可以成为闽南地区的资源配置中心。按照现在这种模式,岛内开发加上周边发展,变成大都市,这座城市就很有前途。
但因三方利益诉求完全不同,各有算盘,同城化目前没有多大的进展。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漳州目前仍然是“吃饭财政”,如果实现同城化,厦门房价可能会跌很多,如果区域合并,则涉及大规模人事变迁,都属于麻烦事。
与厦门只有一小时车程的泉州作为福建民营经济重镇,是国内一大批知名鞋服品牌的生产基地,泉夏之间的总部经济暗战也是两地政府间公开的秘密。
今年泉州地方“两会”期间,泉州市长郑新聪在晋江代表团座谈时特别提到总部经济区和服务业,其称晋江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厦门开单、泉州提货的局面,要改变,泉州要做好总部经济”。
对此丁长发认为,厦门岛内筑巢就能引凤的思维需要改变,规划是这么规划,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厦门政府对外企和国企服务的很好,在针对小微企业和民企的力度和政策还有欠缺。
(海西地产网 徐晓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