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泉州市城市更新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印发。今年起,我市将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建设、“城中村”安全隐患和人居环境治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启动实施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城市更新项目,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范围:
重点聚焦环湾城区13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成区
城市更新包括泉州市管辖范围,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工作范围即各县(市、区)规划区的建成区。重点聚焦环湾城区13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成区,主要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除虹山乡、罗溪镇)、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濛园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以及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的部分街道(镇)。示范项目优先选取中心城区、重点镇区更新项目。
实施:
今年起按3个阶段推进
城市更新工作按3个阶段推进:一是方案编制阶段(2024年6月底前),重点开展规划编制、出台工作方案,遴选示范项目等前期工作;二是示范推进阶段(2024年7月—2025年12月),重点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更新项目,不断丰富完善城市更新的机制、方法、路径、举措;三是全面推进阶段(2026年1月起),总结示范经验,推广城市更新工作模式。
任务:
重点实施4个专项行动
▲实施城市更新+古城提质专项行动,形成历史名城保护发展路径
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理念,按照“一轴三片”的格局,主要采取微整治更新改造做法,分区分期推进古城173条街巷更新,坚持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并重,推动历史建筑原真保护。重点先行推动“三区三片”建设(三区:一、二、三分区75条街巷提升;三片:文庙后城、市舶司、龙头山周边片区改造),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统筹实施雨污管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推动非古城功能疏解,留住原住居民,腾出古城文旅文创发展空间,挖掘特色建筑和民俗文化,活化古城业态。同时,盘活利用存量资源,重点围绕发展古城文旅产业、补齐旅游功能短板,推进有收益的公共服务设施、酒店民宿等经营性项目建设,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国企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实施古城保护利用。
▲实施城市更新+新城集聚专项行动,形成城市新区城中村更新路径
我市城市更新重点推行“政府引导+国企+社会资本”合作更新模式,实现片区综合开发总体资金平衡,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路径。同时,将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践行设计监理制度,推进城市更新高品质发展。
更新重点围绕城市重大功能完善、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等方面,按照拆改结合的原则实施改造。对于安全隐患房屋集中成片、存在较多违法建筑、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土地利用低效、历史文化资源少的区域,实施以拆为主的连片改造,实施重大片区比拼活动,推动全市24个重大片区全面提质提速。
对于具有保留价值、人居环境较差的城中村,通过建筑局部改建、功能置换、修缮翻新、景观整治等措施梳理腾出低效产业空间,补齐社区民生短板和公共空间,提升人居环境。持续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行动,选择30个以上社区作为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项目,全市建成一批设施完善、安全健康、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
▲实施城市更新+低效用地提升专项行动,把握政策机遇助力城市更新
各县(市、区)重点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开发,推进土地混合开发和空间复合利用,实施城中村更新改造。积极完善城镇低效用地盘活政策,推动低效用地盘活方式从单个地块到成片连片,改造目标从经济效益为主到空间、经济、社会、生态多元效益。实施城镇低效盘活项目,鼓励成片更新和再开发。
▲实施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行动,形成保护活化利用实施路径
立足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我市将做好城市更新单元历史文化资源评估,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和50年以上建筑普查工作,严格落实保护规划。因地制宜推进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以“一县一街区”为目标,对历史文化底蕴深、闽南文化特色亮、商业氛围浓的片区实施成片连片改造,打造洛江桥南社区、台商洛阳古镇等一批特色商业(文化)街区,培育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建立保护活化利用实施机制。
鼓励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与更新项目组合实施,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动清源山内自然村落、江南片区亭店、高山等保留村庄更新项目,打造国家、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