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以来,活力海沧势如破竹,陆续推出各项惠民惠企的创新举措。昨日,厦门海关与海沧区政府就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同步推出二十条服务措施,合力打造“改革创新最大、通关效率最高、服务理念最新、政策功能最优”的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
作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中“面积最大、航运物流条件最好”的区域,厦门海关大力支持海沧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组合拳”不断落地,创新深入、针对性强且非常接地气,持续为企业和百姓带来滚滚红利。
创新深入,助推自贸试验区发展
此前,厦门海关已经在海沧启用关检“一站式”查验场,关检两部门同时查验,检验一个标准集装箱,至少为货主减少600元费用,通关时间缩短约40%;而涉税“分送集报”等一系列创新措施中,仅“自主发送运抵报告通关”一项创新,一年就让试点企业节省成本近200万元;到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购买进口葡萄酒,比市面价格便宜50%左右。
而海关此次与海沧区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启了厦门海关与厦门市行政区合作的先河,创新也更加深入,将进一步开启自贸试验区区内区外联动的“加速器”。
据厦门海关副关长王天舒介绍,此次同步推出的二十条服务措施共分为“优化海关口岸管理体制”、“创新海关监管制度”、“完善海沧保税港区管理模式”、“促进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加强闽台贸易合作”五个方面,涵盖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深化口岸“三互”合作、创新海关监管查验机制、推进风险监控指挥分中心建设、实施现场业务单证受理一口对外等众多内容。
针对性强,为活力海沧量身定制
海沧是厦门市加工贸易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大陆成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此次推出的二十条服务措施对加工贸易监管和对台方面,都做了创新升级,且针对性强。
针对加工贸易监管,此次推出的二十条服务措施中提出,将在联网监管与“料号级核销”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取消单耗管理,实行“工单核销”,即通过实时采集企业作业工单和进出库申报数据,实现对企业生产的定量、动态监管和库存数据自动比对。与此同时,厦门海关还将创新、维修和研发等与海沧区新兴加贸类型相适应的核销模式,尝试建立“企业自核为主、海关抽核为辅”的信任报核工作模式。
对台方面,厦门海关将加强两岸海关部门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与台湾的通关合作机制。同时,支持海沧港同台湾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等港口对接,建立两岸港口互为喂给港的局面,形成两岸港口优势互补。可以预见,未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在“对台”特色方面将取得新突破。
接地气,企业为创新举措点赞
据了解,这次备忘录签订后,双方将建立起高层沟通协调、对口联系协调、合作互助、工作激励等合作机制,厦门海关提供政策服务,海沧区政府则提供相应保障,并对合作中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海沧区相关领导表示,自贸区是一个契机,海关服务海沧建设的“二十条”将让海沧区如虎添翼,他们将用好、用活这些举措,与厦门海关加强合作对接,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溢出和集聚效应,共同唱好自贸区建设的大合唱。
“海沧区和海关一起为企业保驾护航,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合作备忘录”签订仪式现场,建发集团副总经理王志兵为此次推出的创新举措由衷地点赞。国贸集团总裁陈金铭也表示更有信心了,他说现在自贸区的政策更加明朗,同时也不断有新的优惠举措出炉,企业的业务办理就能更加顺畅,内外贸也能更好地结合。
(海西地产网 张喵喵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