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运营还没满6年的泉州客运中心站,从没像现在这么尴尬。
其所处的泉秀街与坪山路交叉口,由原来的城市边缘,已经变成了中心市区的心脏地带——上个月,泉州市行政中心正式东迁,伴随而来的,是交通流迅速往泉秀街汇集,拥堵问题日益明显。而每日迎来送往至少6万人次客流的中心站和新车站,成为众矢之的。车站外迁,众望所归。上月底的泉州交通整治工作汇报会上,泉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许昆贞表示,要解决泉秀街交通拥堵问题,关键是车站外迁,而且一定要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探讨解决泉秀街拥堵问题的同时,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客运中心站的前世今生,或许能给今后的车站建设带来一些借鉴性的思考。
一缩再缩的中心站
由于位于市区泉秀街街头的新车站超负荷运营,1997年,客运中心站获省政府立项批准。经过几次论证,2001年左右,客运中心站初步拟址于丰泽街现公交大厦所在地隔壁,占地50亩。“当时,这一地段还是郊区,地点应该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我们征地拆迁都做好了,花了五六百万做好了前期工作。”泉州汽车运输总公司相关人士说。后来,这一方案遭到有关部门的否决。理由是此处将建大坪山隧道,一旦建设车站,将来可能会造成拥堵。随之,在泉州市政府的协调下,客运中心站最终定在泉秀街与坪山路交叉口。按照核定标准,客运中心站为一级客运站,日客运量可达25000人次。
客运中心站为何最终选在与新车站一条街——泉秀街上,如今已不得而知。相关部门提及此事,特别谨慎,也只是淡淡地说是有关领导敲定的,不愿多说。然而,事实上,自提出建设客运中心站之日,该站就一直处于尴尬的局面。除了开始选址几易其址外,敲定最终地点后,客运中心站用地从原先的50亩缩为45亩。而到该站动工时,用地面积再次缩减5亩,只剩下40亩。有关人士表示,这次的5亩地,一开始是由市里有关部门协调用于房地产开发,后来开起了中闽百汇商场。按该人士的说法,随后,因打通美桐街断头路需求,客运中心站再次缩减部分用地,实际用地面积已没有40亩。而按照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其用地面积至少要55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