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首批入驻企业签约仪式在安溪官桥举行,这不仅意味着园区建设发展初结硕果,更标志着泉州和厦门两地同城发展延伸到产业合作、优势互补的深层次领域。
经济效益——
首批6家企业年可带来8000万元税收
位于安溪龙门镇和官桥镇之间,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项目与泉州、厦门、漳州三城距离均在60公里以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此同时,厦沙高速和沈海高速在此交汇并设有两个互通口,带来交通和物流的便捷。园区分三期建设,2014年7月底正式动工,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5000亩用地的控规和修规;启动区60亩通用厂房预计今年6月可如期投用。
记者了解到,作为首批入驻企业,昨日签约的6家厦门企业,分别来自户外休闲用品、窗帘吊具组件、高低压设备、箱包产品、建筑装修工程与医疗设备工程生产安装、纸箱和纸盒生产等行业,总投资超过6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带来逾8000万元税收。
亩产门槛——
自建厂房企业年纳税不低于10万元/亩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是怎样的合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安溪提供土地资源,厦门提供企业资源,各类经济数据和税收由双方合理分成,类似于跨行政区划的“飞地经济”。
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园区对入驻企业设置了“亩产”门槛。购买整栋通用厂房的企业,年产值不低于1000万元;分层购买厂房的,每层年产值不低于200万元。需购地自建专用厂房的企业面临的条件更加严格——项目年纳税总额须不低于10万元/亩。此外,园区还对企业项目的投资强度按购买厂房和自建厂房分别划定了1500元/平方米和2000元/平方米的最低线。
园区的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特色。园区投用5年内,安溪和厦门两地从中获取的税收将全部投入园区,完善各项建设。此外,为了实现人才和工人“进得来、留得住”,园区管线、路灯、绿化等“小配套”和学校、医院、银行、交通等“大配套”正抓紧推进,园区至安溪县城、厦门市区的公交专线等也在积极酝酿中。
截至目前,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已吸引300多家厦门企业实地考察,34家企业意向入驻。
(海西地产网 吴淑惠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