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司在房地产营收上会有略微下降,但整个处于调整中就存在各种可能,我们争取在利润方面好于去年。”上实控股董事长王伟在2014业绩发布会上称。
据上实控股2014年报,因上实城开交楼结转销售较2013年减少约20亿港元,公司2014年房地产业务营业额减少至87亿港元。
“去年的完成情况基本在计划范围内,2015年的预计目标与去年差不多,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将收缩战线
其实,上述提及的“差异”实质是“略有下降”。对此,王伟给出的解释是,根据整个推盘计划及竣工进度,上实发展及上实城开在2014年拿下的地块预计要到今年年底或是明年才能入市。
这就意味着,在推出上述项目前,上实控股在为其投入大量的开发资金的同时,却没法将其迅速纳入销售业绩中。
据了解,2014年度,上实发展通过公开竞购方式分别于上海嘉定区及杭州各获得两幅商住地块,共计22.64万平方米。“可供公司后续发展之用,并将分别引进合资伙伴合作开发项目,增强了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除了开发周期外,王伟认为,上实控股今年地产销售下降的另一原因则是产品组合。“由于目前上海还没有对一些别墅类、大房型的项目松绑,因此,公司该类型在售项目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虽然在地产营收方面可能会出现略微下滑,但上实控股的管理层对利润的维持却表现得“比较坚定”。
据王伟介绍,2014年上实控股房地产业务本年度录得盈利为12.09亿港元,同比上升63.8%,占集团业务净利润的约35.3%。
上实控股表示,主要是因为集团及附属A股公司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底及2104年初分别出售其持有上海青浦区E地块合计100%权益的交易并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获约共11.91亿港元的税后利润。
“2015年公司在上述特殊收益方面获得的利润可能会比2014年有所减少。”王伟表示,“但接下来公司会收缩战线,调整到人口导入区的城市去,充分挖掘历史项目的价值,增加在建项目的价值,促使股东利润最大化,提升股价市值。”
年报显示,2014年底,上实城开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45港仙(2013年:45港仙),计及本年度内已派发的中期股息每股45港仙(2013年:42港仙),全年股息为每股90港仙(2013年:87港仙),“比去年多了3港仙”。
地产整合继续
“对于上实控股下面的两个地产板块,我们将按照123的原则来解决二者的同业竞争问题。”当问及地产整合进展情况时,王伟如是回答。
业绩会上,王伟透露,解决两个地产板块的同业竞争问题是公司一直坚持的方向,“一定会在承诺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并按实际进度推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则是,由于上实城开和上实发展涉及到沪港两地的不同政策,因此解决同业竞争,需要制定一个符合两地政策的方案。
至于第三点,也是王伟认为特别重要的一点,“上述整合涉及三个上市公司,需平衡坚固三方的股东利益”。
据悉,上实发展于3月1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由于正在筹备购买资产、非公开发行事项,从3月19日起停牌。
3月23日,相关市场消息传出称,上实发展此次停牌,与上实集团将注入资产有关。一名接近上实集团的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国际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国投)资产注入上实发展,是大概率事件。
对此,王伟表示,上实发展已发布停牌公告,内容是为了向10个股东非公开募资,可能会收购业内的优质项目,也可能会在市场上面寻找优良的合作伙伴。“由于最终的方案还没有确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是不能提前透露的,我们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披露。”
上实控股执行董事、常务副行政总裁陆申也指出,“目前上实发展停牌公告已经发了,现在还在制定中。”
另一公司管理层则称,作为竞争类企业,在整个上实集团多产业板块发展过程中,选择将哪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中,“需要有一个规划性考虑,但目前还不适合披露,有动作就有想象”。
而除整合地产业务外,在“互联网+”概念盛行的当下,王伟在会上表示,“今后会用金融的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一些房地产的项目,这个就是下一步要探讨的”。
在王伟看来,现在诸多房地产企业都在“玩”互联网,但真正要做到好是很难的,“因为,我们会一直在尝试中摸索”。
陆申则认为,随着房地产的发展,房地产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合作的形式都不太一样。“如何充分利用集团等各种资源,具体方案需待董事会的审议通过,现在只能和大家说些既不算内容也算内容的东西。”
(海西地产网 吴淑惠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