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省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省政府日前正式出台《福建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于登记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其中并未限定申请住所(经营产所)的房屋产权用途性质为“商用”,因此接下来各地出台的具体规定是否正式允许“住宅开公司”成为关注焦点。
我省各地细则近期将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台的《办法》指出,“申请人凭借住所(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向登记机关申请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其中,并未限定申请住所(经营场所)的房屋产权用途性质为“商用”。
同时,《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登记机关对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材料进行书面形式审查,不审查住所(经营场所)的经营条件和功能用途。
根据省政府的通知要求,我省各地将在《办法》印发之日起30日内根据法律法规和《办法》的规定,以及本地区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台相关具体规定并公布实施。这也意味着各地将在近期推出各自的实施细则。
据了解,我省除福州外的其他地市对于住宅作为经营场所并未完全禁止,而福州于2011年正式叫停居民住宅用来办公司。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该《办法》逐步落地,福州住改商松绑或将成为可能。
SOHO项目或将受到冲击
“如果‘住改商’松绑,福州的SOHO项目或首当其冲。”CRIC克而瑞福州机构总经理张旭东表示,由于SOHO的80-90元/平方米租金远低于甲级写字楼,但相比住宅20-30元/平方米的租金不具备优势。一旦住改商放开,最先波及的很可能是SOHO项目。
事实上,作为福州近两年地产投资热门的SO-HO项目,由于可登记公司、不限购等优势销售势头迅猛。张旭东表示,“SOHO项目每次一开盘,去化率达到一半以上。”
根据相关统计机构的数据,2010年-2013年福州SOHO供应量达到85万平方米,2014年也将达到20万-30万平方米。业内人士担心,更多的SOHO推向市场的同时,却又面临住宅的竞争,可能存在体量过剩的风险。
张旭东指出,约9成的SOHO项目成交出于投资性行为,一旦住改商正式松绑,SOHO项目的销售将有所下滑。
而对于写字楼来说,业内认为影响甚微。福州中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陈礼旺认为,选择正规写字楼办公的企业一般不会因为新政实施而重新迁入住宅区,而此前禁令实施期间,自己实力小的公司依旧选择在住宅里办公,如果住改商松绑,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只是由不合规变成合规而已。
创业者初期的成本有望降低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福州市的内资企业数量已经从2009年6月的58455户增长至目前的108224户,内资企业数量在5年间翻了近一番。随着市场主体数量日益增多,经营场所资源变得愈加稀缺。
由于一方面日益增高的写字楼租金,虽然面对着相关的禁令,不过东南快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私自“住改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于福州城区的各个住宅区中。一旦住改商松绑成为现实,这些办公住宅也将有望“扶正”。
陈礼旺认为,在创业初期,经营场所的制约成为投资创业的重要障碍,日渐“拔高”的创业门槛和成本让公司的发展步履维艰。住改商一旦放开,对于众多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海西地产网 吴淑惠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