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期间,十八大代表、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在北京接受了福建广播影视集团记者专访,畅谈推进漳州更好更快发展的思路举措。
近几年来,漳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做优做美城乡环境,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提速提质。2011年,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同时,良好的生态优势得到巩固和提高,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陈冬说,漳州一定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立足实际,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不断致力于生态建设,实现从工业城市向生态之城的华丽转身,向创业创新、又富又美的新漳州阔步迈进。
晨报特派漳州记者 庄乌沉
昨日中午12时左右,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东南卫视同一时间并机播出十八大特别节目《科学发展福建实践》之《漳州: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节目专访了十八大代表、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在10分钟左右的访谈中,陈冬畅谈了如何推进漳州更好更快发展的思路举措。
“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在谈到如何解决“发展工业与生态保护”这一对矛盾时,陈冬表示,只有协调好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让两者互相促进,漳州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目标才能实现。
谈及漳州未来5年的发展愿景,陈冬说,漳州一定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立足实际,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不断致力于生态建设,实现从工业城市向生态之城的华丽转身,向创业创新、又富又美的新漳州阔步迈进。
那么,漳州为何提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定位,又将靠什么来实现这一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又能给漳州人民带来什么好处?本报对该访谈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漳州九龙公园。(资料图)
[原因]
差异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去年九月份,漳州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把漳州建设成为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那么,漳州是基于什么考虑选择这样的发展路子?
陈冬表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定位的提出,是基于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中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十八大报告还专门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
“第二个方面的考虑,是因为漳州本身的生态底色就非常浓。”陈冬说。漳州拥有全省最大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热充足,向来以农业著称。陈冬介绍,正因为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漳州拥有大面积的果园,包括上万亩的荔枝、几千亩的香蕉园以及大面积的水仙花,另外,还有湿地公园以及红树林等生态植被。
第三个方面的考虑,是差异化发展战略的选择。陈冬说,因为在厦漳泉同城化的背景下,漳州只有与厦门、泉州错位发展,显出自己的符号、特色,才能在同城化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合作双赢。
[举措]
工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陈冬指出,在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如何创造一种产业跟环境能够互动、城市跟乡村可以统筹、生态建设跟经济发展可以双赢的模式,走出一条投资少、效益好、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的路子,一直是漳州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为了做到让工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这几年,漳州在项目引进上不断抬高“门槛”,“把好项目的环保关、投资力度关、科技含量关,把一些不好的项目拒之门外”,陈冬透露,仅这两年,漳州就拒绝了30多个“有点污染、经济效益差、占地大、科技含量低”的项目,转而引进一些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项目,也尝到了甜头,去年漳州高新产业的产值达610亿,居全省第三位。
只有产业做大了,夯实了城市发展的基础,才有可能去实现“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目标。
陈冬介绍,围绕着“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定位,漳州提出了“双城互动、三城目标、四线管理、五年行动计划、六大组团”的城市规划,形成了明确清晰的发展脉络,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新建的郊野公园,就是“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剪影,其规划的“一环、两带、七主题”的一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态控制系统。
[目的]
让480万漳州百姓受惠
漳州在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过程中,已付出了诸多努力,那么,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对漳州480万人民来说,他们能够得到什么?
“通过生态建设,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到安全的食品,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民生。”陈冬指出,生态环境的建设,将促进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的统筹以及民生的改善。目前漳州正迎来大项目加快落地、大产业加快聚集、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阶段,这跟日益变好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而这些项目加快发展,又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促进生态建设。
(海西地产网 陈诚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