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学校总是有限的,招生名额也不可能无限扩大。这由此催生了片区内学区房价格的飞涨,破万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周边租房因此火热,辛苦陪读的家长也不少。
学区房:房价破万 有人以新换旧
在楼价逐年飙升的大环境下,有人冒风险赌一场,也有人为求稳妥,提前10年买下学区房。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家长们或放弃原来舒适的房子,选择又小又旧的二手房,或者省吃俭用举债购买昂贵的学区房,势必要挤进重点名校那逼仄的范围圈。正是市民对学区房近乎偏执的追捧,让学区房市场始终保持火热。
21世纪不动产公司运营总监万小飞告诉记者,由于拥有入学名额,学区房无论是老旧的房子,还是略新的小区,价格都要明显高于片区外的小区,并且上涨较快。以泉州市实验小学附近的卫校宿舍为例,这里的房价基本都在9000元~1万元/平方米。在市区重点公立小学周边的二手房,价格也都基本需要7000元~9000元/平方米。泉州实验中学对面的国际星城小区,二手房已逾1万元/平方米。挂上了名校学位资源的新楼盘,保证价格逆市上扬及销售更不成问题,名校辐射圈成为趋之若鹜的居住领地。
“二手学区房的价格基本比它们应有的市值贵上一两千元,但因为顶着学区房的名号,并不怕卖不出去。”南新房产中介的业务员小陈说,若是位于泉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师院附小附近的学区房,只要一挂出牌立马就可售出。购买学区房的客户,虽大部分是为了子女的上学问题,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投资者,入手学区房想等房子升值后再卖出。
“学区房与同等板块同类房源相比,具有很强的抗跌性,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小。行情向上时跟着涨,行情向下也不会马上下跌。”万小飞说,“市场需求大,现在学区房房源越来越少,学区房不怕卖不掉。”为此,不少家长干脆卖掉自己的新房,去购买陈旧的学区房。
名校周边租房:市场火热 有人出租新房来住
与学区房价格疯涨相比,名校周围的租房市场也是火热,价格也明显高了不少。在刺桐南路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黄先生,原本的房子购置在泉秀街一小区,上下班路途花费不到10分钟。但四年前,为了孩子上学,他将泉秀街的房子出租,一家人在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附近租了一套房子。
现在,孩子已经四年级了,讲起未来的打算,黄先生说即使孩子小学毕业了,也不一定会搬回自己的家,因为还得看看孩子去哪儿上中学。黄先生笑笑说:“家长再怎么样也不能苦了孩子,就算多花了钱,为孩子买个方便舒适,父母也乐得心安。”另一位家长陈女士,在女儿考上泉州实验中学后,她将自己150多平方米的新房出租了,到国际星城租了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她开玩笑说:“让出新房,又要掏钱给别人花,都是为了孩子。”
家长:为照顾孩子 挪窝租房陪读
黄先生、陈女士的故事并不是个例,为了孩子上学,许多家长如迁徙的候鸟,挪窝租房给孩子陪读。在泉州市区一些重点中学和小学周边的旧房,长年不缺租房大军。许多父母特别是一些晋江、南安等邻近县市的学生家长,他们在学校附近租房,照顾孩子日常起居饮食,当起“陪读”父母。
据房产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暑假期间是市区重点中小学附近的房子出租最为火热的时间,房子离学校近、环境安静则比较受家长青睐,“很多家长为了照顾孩子赶到学校附近找房,而且租赁时间都比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
父母租房陪读有的为了照顾孩子,有的为了监督学习。尽管理由多种多样,但也有不少教师、学者认为陪读这种做法会弱化孩子的社会免疫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不利于孩子成长。造成一些孩子离开家后,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孩子们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不堪一击”。
■家长对策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为了让孩子能读上自己心目中的学校,家长们个个“成仙”,各显神通。
未雨绸缪型:
孩子出生10年前
买下一套学区房
家住丰泽街的胡先生2001年买下一套二手房,为的就是孩子将来可以读片区内的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卖房子给我的房东说,他的孩子就是二实小毕业的”。不仅如此,胡先生一打听,楼里其他邻居家有小学生的,都是二实小在读生。计划赶不上变化,2007年,胡先生一位邻居的孩子读小学时,发现这栋楼已经不在二实小片区内了。
“本来我们这栋楼的房价跟丰泽新村内同时期的房子价格一样,传出不是二实小片区内的消息之后,房价一下子掉了500多元”。
胡先生不敢怠慢,立刻到属于二实小片区内的丰泽新村找房子,过程中,他对学区房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北门街属于市实小学区内的二手房,好一点的房子目前每平方米1万多,而北门街改造工程的全新安置房,由于属于市实小学区外,价格每平方米6000多元”。
2011年,胡先生的孩子出生,他现在还不懂得,父亲早在10年前,就着手为他将来上学找房、买房。
曲线救国型:
无力购买学区房
孩子户口寄人篱下
孩子出生后,在家里的户口簿上,找不到小洁(化名)的户口登记信息。这到底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刚怀上小洁时,母亲阿英(化名)就下了这样的决心。她心里很清楚,按照她所购买的房子的位置,周边没有优质的幼儿园和小学。然而购买第一套住房已让她一家债台高筑,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购买第二套“学区房”,她只能独辟蹊径了。
孩子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阿英不论社区还是派出所怎么催,她都没去给孩子办理户口登记。后来,她通过朋友加上各种关系运作,找到了家在某重点小学附近的阿江(化名),将小洁的户口办到阿江家。于是,小洁表面上成了阿江的一员。有人问起,阿江就说这是一名远亲。去年,小洁在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幼儿园读上了小小班。再过两年,她该读小学了。按照片区划分,今后小洁将可能读上这所她目前户口所在地的重点小学。据知情人介绍,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
(海西地产投资网 陈诚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