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铁锤过去是收放楼梯用的
爬上三楼后向下看
中山路钟楼要换钟啦
旧钟常“罢工”,拟换成电子钟
早报记者带您到钟楼内部一探究竟
钟楼,高约10余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白色石灰粉刷,形状似亭似楼。最上部安装四面圆形时钟、风向标、指南针和避雷设施;中部似一楼阁,四面设有窗户;底面则是一圆形基台,台上四根方形水泥柱,支撑着整座钟楼。钟楼的外观大家都熟悉,但它内部结构却少有人知晓。昨天下午,负责管护这座钟楼的市政工作人员李进福,带着记者登上钟楼内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由于原来的机械钟使用时间太长,经常晚点,甚至停摆,内部配件也已停产,有关部门打算对中山路钟楼进行“手术”——把原来的机械钟换成更为先进、自动校时的电子钟设备。这是昨天记者从泉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获悉的。
为何换钟
旧钟“服役”14年
停产配件难寻
“现在使用的钟是1997年更换的,而且是靠电能驱动的机械钟,前后加起来已经服役了14个年头。”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钟楼的正常运行,市政部门专门指定人员,定期上钟楼检查。据介绍,一般情况下机械钟的使用寿命为十几年。刚开始使用的几年,钟楼运行还算正常。但是时间一久,一些内部配件,如电源线路、齿轮等老化,不能准点报时,甚至出现“罢工”情况。“厂家已没有生产这种型号的钟,有时候为了一个配件,只能临时找人加工。”
换成啥钟
电子钟报时准
保持原来风格
“打算换成电子钟,一来报时准确,二来容易管养。”该负责人称,“不然的话,一季度一次大检修,两三天就得校时一次。”对于即将更换的新钟会不会改变钟楼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形象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将尽量保持现有钟面风格,甚至建筑外观、夜景照明也不会改变,“新的电子钟有自动校时、夜间可视的特点”。
最近进展
停摆钟已恢复
正联系厂家查看
前几天由于机械故障停摆的钟楼,经过紧急抢修,已恢复正常运行。针对钟楼换钟事宜,市政部门已作过前期调查,近期将请相关厂家,到泉州现场查看,“能利用的材料,尽量利用”。至于旧钟去向、用途,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无法作出决定,“只能等厂家查看完,才能决定是否全部换成新的设备”。
记忆
老泉州人心中的钟楼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这是1960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到泉州视察时留下的诗句。而位于东西街、中山路交汇点上的钟楼,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泉州人心目中一抹挥之不去的记忆。
“每天上下班,经过这里,都会习惯性抬头看一看。”老泉州人蔡先生说,他家住在老城区,工作单位也在钟楼附近,对这座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钟楼颇有感情。新中国成立之前,居民家中很少有钟表之类的校时器,这座钟楼自然成为大家的最大对时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发展,大家都有了手表、手机,查看时间十分方便,钟楼的这个功能慢慢弱化,逐渐作为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存在。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元宵踩街,钟楼路段是必经之路。
传说
纪念守贞少女修建、
钟楼何时何人所建,说法各不相同。一说是由国民党旅长陈国辉于1930年兴建的,而另一坊间的传说,则是一段社会弱女子反抗恶势力的故事。据称,1934年国民党驻军某部旅长沈发藻,想娶一位小姨太。晋江县长(时县治在泉州)张斯吝为巴结沈,在泉州卫生院物色了一黄姓女护士。没想到黄护士坚决拒绝,最后上吊自杀。当时,此事在社会上反响极大,引起各界公愤。黎明高中师生为了维护正义,联合泉州妇女会及培元中学、培英女中等校师生,上街游行示威。为了缓和局面,张斯吝主动与学生代表林诗卿等谈判,最终答应修建一座钟楼,以纪念这场社会悲剧的女主人公,这也是钟楼外形似婀娜少女的来由。
(海西地产投资网 马彦凯辑)